本周二,中美领导人举行了历时三个半小时的视频会谈。多数德语报章认为,尽管峰会本身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双边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举行会谈本身就是一个缓和的信号。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甚至有人担忧台海危机会引爆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虽然不能被完全排除,但避免军事冲突却是考验双方领导人政治智慧的试金石。这篇题为《军事冲突并非不可避免》的评论写道:
“周二美国总统拜登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举行的视频峰会,至少说明双方领导人对对抗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中美双方开诚布公地讨论了发生冲突的风险,并承诺愿意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习近平形容中美两国如同两艘大船,应当谨慎行驶,以避免相撞。拜登则建议,双方应建立起基于理性的防护机制,以避免相互竞争演变成公开冲突。
当然,人们不应对这类空泛词汇给予过高的期望。但这种高层面会晤,毕竟不是简单的礼节性对谈。中美举行峰会本身,就是双方关系的一个进步。白宫易主之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只通过两次电话。考虑到疫情爆发后,习近平还从未走出过国门,因此举行视频峰会无疑是一个很务实的妥协方案。
峰会前夕,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虽然细微,但对另一方却意义重大的让步:美国为释放华为高管孟晚舟开放了绿灯,中国也放弃了不同华盛顿开展实质性气候谈判的强硬立场。如果中美两国领导人也像1914年各国列强那样被民族主义狂热所裹挟,从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今年秋天他们就会在台湾问题上做出火上浇油的举动。而事实上,现在避免事态升级的意愿在中美双方都已占据主流。”
周二峰会上,拜登重申了美国传统的对台政策,习近平也表达了“以最大耐心,促成和平统一”的意愿。虽然习近平将公开的“台独”定为红线,但华盛顿对这一主张似乎也能接受。评论最后写道:
“当然双方的意见分歧仍比比皆是:北京以粗暴干涉内政为由拒绝了对新疆和香港人权状况的批评。贸易争端的解决也依然遥遥无期。习近平指责美国的对华政策缺乏理智和务实精神。不过,好在中美对话的双方,都不是战争贩子,而是权衡利弊的政治家。他们至少表现出了将敌对程度限制在可控范围的意愿。当然意愿本身,是否足以避免军事冲突,就只能留待观察了。”
拜登当选总统后,中国曾一度期望双边关系能就此得到‘重启’。北京方面相信,拜登会延续奥巴马的对华政策。然而,北京显然打错了算盘,同时也低估了华盛顿在对华实行强硬路线问题上早已形成的超党派共识。拜登保留了很多特朗普制定的对华政策,并着手打造反中联盟。有鉴于此,北京一直坚称,中美关系跌入历史低谷完全是美国造成的。周二峰会上,习近平再度重申了这一立场:他希望拜登能展示政治领导力,使美国的对华政策重新走上‘理智的轨道’。”
喜欢这篇文章吗?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免费加上您的名片分享吧,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