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 50% 至 56% 的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要食物,米是全球四十亿人的主食。米饭不仅仅是食物,对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而言,它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象征着文化、传统与经济生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全球可食用的植物种类超过五万种,其中的十五种作物提供了全球九成的食物能量来源。
稻米、小麦与玉米是其中的三大主力。
但是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淡水。随着气候压力日益加剧,一个迫切的问题浮现:我们是否应该少吃一些米饭?
大多数稻米是在水稻田中种植,尤其是在南亚与东南亚地区。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稻米生长,但也会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称为厌氧条件。当田地被淹水时会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甲烷。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暖化的 30%。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估计,稻米生产约占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 10%。
如今气候变迁正威胁其生产,因为稻米种植区正面临酷热、干旱、暴雨或洪水等极端天气。
全球每年估计消耗约 5.2 亿吨的稻米。
一些公司正在试验一种节水方法,称为“间歇性灌溉法”。这种方法是在地下 15 公分处放置一根管子,农民不再持续淹水灌溉,而是等到管中没有水时才进行灌溉。实验发现用水量减少了 27%,用电量减少了 28%,化肥使用量也减少了 25%,同时稻米产量还提升了 7%,甲烷排放也减少了 45%。
国际水稻研究所正依靠其庞大的基因库—拥有 132,000 种稻米品种—寻找解决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突破是发现了一种基因,能让稻米在水下存活长达 21 天。这些品种能在洪水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直到洪水退去,而且不影响产量。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一些国家和政府鼓励民众减少对稻米的依赖,推广其他食物,例如土豆作为替代主食。
喜欢这篇文章吗?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加上您的名片分享吧,点击这里 联系商业合作。